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出行服务 > 正文

智能公共与共享交通管理与服务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7-27 】

一、公共交通优先控制关键技术

1、高水平论文

马万经,杨晓光,云美萍.考虑公交发车频率的信号优先控制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1):1470-1475.

摘要:为了最大可能地降低对公交车辆提供信号优先时对社会车辆运行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了信号控制交叉口1个进口道的通行空间分配(车道功能划分)与通行时间分配(绿信比分配)的相互制约和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时空资源组合优化的被动优先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对社会车流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显著降低公交车辆车均延误;同时,为降低公交优先对社会车流总体运行状态的影响,在确定公交优先的权重时,需要考虑不同相位的机动车流量间及其与公交车流量的对比关系。

   

杨晓光,林瑜,杭明升.信号控制交叉口公共汽车优先信号确定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 2001, 14(z1):101-104.

摘要:基于公共汽车交通优先控制理论的背景,研究了信号控制交叉口公共汽车优先信号的确定方法,提出了系统最优的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算例演示了提出的定周期条件下公共汽车优先信号的确定过程.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推行公交优先,改善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标准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城市公共交通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行业监管平台技术要求标准编号:DB41/T 1069-2015

参与人:刘好德

二、公共交通调度理论及方法

滕靖,杨晓光. APTS下城市公交枢纽调度问题的实用优化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 2004, 22(8):78-82.

摘要:基于APTS(AdvancedPublicTransportationSystem)背景,研究在提供公共交通信息的条件下公交枢纽调度优化问题,从公交车辆运行和出行者行为两方面充分解析公交枢纽广义费用的构成因子,建立模型、设计算法并用算例进行演示。

   

三、公交停靠站及公交专用道设计与管理

国内首批提出公交专用道设计与管控的学者之一(1997年)

杨晓光,马林.有关城市公交专用道(路)之设计要点及优选控制管理系统[J].城市规划, 1997(3):36-37.

 

杨晓光,徐辉,龙科军,等.公交停靠站对相邻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J].系统工程, 2009, 27(8):74-79.

摘要:针对城市道路中路边式与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由于公交车辆的停靠,对路段相邻车道通行能力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交通流理论和排队论的相关成果,分别从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两方面进行研究。以公交进出停靠站对相邻车道的影响时间为基础,建立了公交影响时间模型,进而推导出路边式、港湾式无溢出、港湾式有溢出三种情况对相邻车道通行能力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模型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对模型结果、仿真结果在不同公交流量与社会流量条件下进行模型结果分析,给出路边式与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设置条件。

四、公共交通通行能力与服务质量研究

杨晓光,安健,刘好德,等.公交运行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0, 10(4):13-21.

摘要:为了从服务学的视角准确考量公交系统运行服务的质量,本文基于交通调查和系统采集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解析了公交系统运行服务的过程和出行者出行的内在特性;基于对出行策略的定义,分析了出行者出行对时间、成本与体能消耗三方面的预算对其出行决策的影响;探讨了公交运行服务质量评价的系统边界,以价值、能耗与信息为基本维度,提出了评价公交运行服务质量的三维体系架构;最后分析提出三大预算对于从公交出行生理因素和心理过程两个基础层面揭示出行行为机理,是从乘客对服务感知视角对公交运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的更为客观有效的手段.

   

五、公交线网优化设计

刘好德,杨晓光.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 43(8):10-14.

摘要:本文基于候选线路集生成、公交线路优选暨公交客流分配方法,研究公交线网优化设计问题。重点研究了一种改进遗传算法在公交线路优选过程中的应用理论与方法,该算法引入适值模拟退火拉伸思想,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的克服标准遗传算法前期进化的早熟和后期进化速度缓慢等现象。

   

张栋、陈国俊、王迎送、郝研熙、陈文清